
從一棵蘆薈上掰下一片葉子直接插在花盆里是無法成活的,蘆薈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分株繁殖、芽插繁殖與種子繁殖。
一、蘆薈繁殖方式
1、分株繁殖
可于每年春季3-4月或秋冬季9-11月,將蘆薈每株分蘗出來的小苗,連根挖取,并切斷與母莖連接的地下莖,即可定植。
2、芽插繁殖
從母莖的葉腋處,切取長5-10 cm的新芽,放在陰涼的地方,夏季4-5 h,冬季1-2 d,待切口稍干,扦插在帶有陰棚的苗床上。插后20天生根,在苗床培育2-3個月就可定植。
日本木立蘆薈,插頭切口要經1周左右自然干燥堅固后,插入苗床,經40-50 d生根。在未生根前不要澆水,如澆水或被雨水淋過,溫度下降,會妨礙生根,也容易腐爛。生根前葉子會失去綠色變為茶色,且凋萎卷起。生根后葉子恢復綠色,就可定植。
3、種子繁殖
蘆薈栽種3 -4年開始開花結籽,種子很小,有茸毛。種子壽命較短,采收后應立即播種,否則難以發芽。種子發芽適溫為15-20℃,故不宜在氣溫較低的早春和炎熱的夏季播種。一般采用沙盤播種育苗,然后移栽。
播種盤可采用塑料淺盤或陶瓷淺盤,底部打許多排水孔。播前把細砂土裝在盤內,鋪平,把種子均勻撒在砂土上,再撒一層細砂或細砂土,然后在上面覆蓋一張報紙,再將播種盤置于水槽中使水浸及盤高的1/ 3左右。
當報紙浸濕后,把盤取出,數天后如報紙干了,可再放入水槽中,浸濕后再取出,播后6-10 d開始發芽,發芽初期可在報紙上扎些小孔利于通氣,再過5-6 d大量出苗后,即可揭去報紙。
幼苗出土30 d左右,可將幼苗移栽到細砂土做的苗床上,按行株距10 cm × 5 cm移栽。栽后要防雨淋,每10-15 d施1次水肥,中午宜蓋簾遮陰,早晚揭開,苗高10 cm左右即可定植。
二、蘆薈種植方法
1、選盆
家庭盆栽蘆薈最好使用泥瓦盆,透氣性好。如果是用塑料盆可能會導致蘆薈爛根的現象。
2、溫度
溫度和光照條件要適宜。蘆薈喜光,怕冷。所以夏季要放在室外通風好,光照好的地方,冬季的話則要注意保溫保暖,室內溫度要達到5度以上即可。
3、土壤
栽培蘆薈最好使用砂質土壤。因為砂質土壤的透氣性和排水性好,在砂質土壤里蘆薈的生長是最好。能加一些腐殖土作為肥料最好,如果沒有也可以。平常用一些淘米水澆灌就可以保證蘆薈的營養了,不用刻意施肥,相反伏天施肥容易爛根。
4、澆水
蘆薈盆里最好不要長期積水,土壤的濕度過高會導致根部缺氧而腐爛枯死。平時只要一周澆水一次就可以了,冬季更要控制澆水量,否則蘆薈易爛根。
5、換盆
蘆薈換盆最好在春季,在養殖兩年后應該換一個大一號的盆來養殖。在換盆時要注意將爛根剔除,保留根部抓住的土壤。用新土培好后要澆透水一次,保證土壤的水分。
擴展資料
1、蘆薈畏寒
5℃左右就回停止生長,0℃時就會凍傷。因此,蘆薈養殖溫度在15-35℃時候生長最快。
2、蘆薈怕積水
蘆薈需要生在在排水性能較好的地方,因此栽種時土壤可以摻和一些沙礫,以防土壤板結,降低蘆薈根部的泡水透氣性,造成根部呼吸受阻。
3、夏季澆水需注意
澆水造成不能過量,一般5~10天澆一次即可。
4、影響蘆薈生長的主要是黑斑病
它不僅發生普遍,而且發生程度較嚴重。黑斑病的發生和流行主要是因為多雨和低溫,一般春季發病明顯。在防治措施上,應以預防為主,要采用清溝排漬、降低土壤濕度的農業栽培措施和藥劑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方法,以達到減輕危害的7a64e59b9ee7ad9431333366303230目的。
參考資料:中國林業網中國蘆薈網-蘆薈繁殖方法
中國林業網中國蘆薈網-蘆薈的養殖方法:澆水需注意
有機肥哪個牌子好?—時科竹滿作碳能微生物菌劑
竹滿作碳能微生物菌劑根據微生物學和土壤學研發設計,采用竹炭、竹醋液、氨基酸、腐植酸、復合有益微生物菌群等原料,利用生物炭的多孔性和對微生物的保護性為基礎制作而成的一款微生物菌劑炭基肥。
竹滿作碳能微生物菌劑產品特性
·大量有益菌群在根際繁殖,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長;
·通過微生物轉化,固氮、解磷、解鉀,釋放土壤養分;
·吸附和鈍化土壤重金屬及農藥殘留,提高作物品質;
·豐富土壤礦物質,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作物產量;
·增強土壤通透性,提高作物根系活力,促進光合作用;
·鎖住土壤中的營養成分,增強作物抗逆性,減少作物病蟲害。
文章TAG:
本文地址:http://www.clubtsx.com/skcp/tjjf/14046.html
